2023年11月25日,由米兰平台主办、华中师范大学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承办、《外国语文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的“翻译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讨会暨第六届桂子山翻译与传播高层论坛”在我校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及芬兰图尔库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一百多位学者、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大会开幕式由米兰平台麻旎书记主持。
会议合影
会议首先由华中师范大学李鸿飞副校长致欢迎辞。李校长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随后简要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并指出新时代翻译人才肩负着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和传播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使命,其翻译能力和翻译质量关乎中国故事的传播效能、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华中师范大学李鸿飞副校长致欢迎辞
米兰平台麻旎书记主持论坛
随后,米兰平台苏艳副院长致开幕词。她首先介绍了米兰平台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的历史、师资力量与发展特色,指出此次论坛以“翻译人才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主题,旨在邀请国内外专家和青年学子一起思考如何开展翻译理论话语体系建构,如何实现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翻译与国际传播的实践创新。
米兰平台苏艳副院长致辞
本次论坛共邀请了九位学者做主旨发言,包括芬兰图尔库大学的Gambier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谭业升教授、河南大学的刘泽全教授、复旦大学的陶友兰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黄立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的金海娜教授、苏州大学的陈大亮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王树槐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的覃江华教授。主旨发言涵盖了典籍翻译、文学翻译、媒体翻译、翻译理论前沿议题、翻译人才培养、翻译技术与实践应用等多个研究领域,既有前瞻性、开拓性和学理性,又不乏实践性和应用性。
研讨会现场
芬兰图尔库大学Gambier教授做了题为“Multimodality, Translation and Audiovisual Translation”的主旨发言。Gambier教授提出,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双重发展,多模态互动的频率和多样性正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模糊了翻译的本质和定义。他以视听翻译的多模态发展为例,阐释了重新审视翻译研究中的某些重要概念的当代意义。
Gambier教授做主旨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谭业升教授做了题为“民俗文化翻译:异化、认同与截显”的主旨发言。谭业升教授以文化翻译研究中的异化、认同和截显三个构念为切入点,从认知翻译学视角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1)如何重新认识文化和文化翻译的本质?2)已有文化翻译理论提出的语境和旨归是否需要进行考量?3)如何形成以核心构念为中心的概念谱系,建立导向系统性新知的语言文本或多模态文本分析框架?
上海外国语大学谭业升教授做主旨发言
河南大学刘泽权教授做了题为“语篇衔接变异的翻译策略研究——以《尤利西斯》第 18 章为例”的主旨发言。刘泽权教授指出,变异的语篇衔接往往具有较强的诗学价值,却会对理解与翻译造成困难。通过对比考察《尤利西斯》第 18 章原文与萧乾-文洁若夫妇和金隄的两个汉译本,他发现意识流语篇在语法衔接、主位推进模式上均存在变异,两译本通过显化、省译、转换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原文衔接的异质性,且萧译整体上比金译更加平实、易读,造成语篇艺术特色的扭曲。
河南大学刘泽权教授做主旨发言
复旦大学陶友兰教授在线上做了题为“典籍英译作品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的主旨发言。陶友兰教授指出,当前迫切需要提升典籍英译作品的国际传播影响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并提出典籍英译作品具有强大的思想塑造能力和正面导向能力,需要遵循“译---写---传”策略,在文本构建、传播路径、人才利用等方面拓展和提升其国际传播影响力。
复旦大学陶友兰教授做主旨发言
西安外国语大学的黄立波教授做了题为“语料库翻译学:发展进程与前沿动态”的主旨发言。黄立波教授以一系列学术事件和相关成果为线索,将语料库翻译学三十年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重点分析了当前研究领域的前沿动向,具体包括:1)研究视角多样化——多学科交叉,催生出新的研究分支;2)研究方法复合化——单纯语料库方法的“孤立”地位被打破,代之以语料与各类实验方法的结合;3)数据统计分析理据化——从描写性分析走向推理性、探索性分析,“大数据”背景下,精度和效度逐渐提高。
西安外国语大学黄立波教授做主旨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金海娜教授做了题为“纸上观影:好莱坞电影说明书汉译研究(1935-1949)”的主旨发言。金海娜教授通过考察和研究1935-1949年期间65部好莱坞电影双语说明书,发现译者在翻译这些文本时,从文学品味、道德价值和媒介形式多方面进行了有力调解,帮助好莱坞电影在华获得成功。
中国传媒大学金海娜教授做主旨发言
苏州大学陈大亮教授做了题为“不能承受的伦理之重:忠实概念的困境与突围”的主旨发言,陈大亮教授指出,翻译研究中的忠实概念模糊多义,其应然性、规定性、多义性让这个概念不堪重负。针对这种困境,陈大亮教授主张重新界定“忠诚”和“忠实”两个概念,借助意向性理论理顺作者、作品、译者、形式、意义、意图之间的关系,把忠实问题落实到可以操作的技术层面,为翻译质量评估确立一个确实可行的评估标准。
苏州大学陈大亮教授做主旨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王树槐教授做了题为“中国汉英翻译教材现状及展望”的主旨发言。王树槐教授细致统计和梳理从建国至今的汉英翻译教材,从教材类型、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教材编写脉线等方面呈现了汉英翻译教材及其编写的现状,最后基于当前汉英翻译教材编写中的问题,展望了摆脱困境的九条出路。
华中科技大学王树槐教授做主旨发言
华中农业大学覃江华教授做了题为“翻译推动本土哲学知识走向世界?——兼评哲学类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主旨发言。覃江华教授对翻译与本土哲学知识体系再生关系进行了系统考察,从“民族”与“世界”、“中国化”与“走向世界”两组概念的对立现象出发,引出一种问题意识,指出(哲学)知识既有地方性,也有普遍性,通过翻译的媒介,地方性知识能跨越时空的局限,在新的语境下再生产、再传播,最终将生成一种新的知识体系。
华中农业大学覃江华教授做主旨发言
来自宁波大学的张陟教授、暨南大学的陈毅平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的蔡静教授以及我院的易宏根教授、苏艳教授、魏家海教授、胡德香教授和熊兵教授分别担任主旨发言主持人。
宁波大学张陟教授主持论坛主旨发言
暨南大学陈毅平教授主持论坛主旨发言
安徽师范大学蔡静教授主持论坛主旨发言
华中师范大学易宏根教授主持论坛主旨发言
华中师范大学魏家海教授主持论坛主旨发言
华中师范大学胡德香教授主持论坛主旨发言
当日下午,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一百多位师生分为七个小组做了分论坛发言和讨论,议题涉及“翻译前沿理论及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与传播”“典籍及文学翻译与传播”“翻译教学、翻译人才培养及翻译家研究”“媒体翻译与传播、翻译技术及语料库翻译学”及“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化翻译与传播”等。在分论坛讨论中,各位参会代表积极分享学术思想,热情交流研究心得,大家收获满满,获益匪浅。
分论坛现场1
分论坛现场2
分论坛现场 3
分论坛现场4
分论坛现场5
分论坛现场6
分论坛现场7
米兰平台熊兵教授对本次翻译与传播高层论坛进行了闭幕式总结。他指出,本次大会为全国的翻译研究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相互沟通,交流学术观点,分享学术思想,并期待与大家在第七届桂子山翻译与传播论坛再相聚,继续分享学术大餐!
米兰平台熊兵教授做闭幕式总结
文图:苏艳、杨硕
校对:汪龙玥
审核: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