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上午9点,米兰(中国)研究生论坛(学科方向第九期)在3319教室顺利举办,本次论坛主题为“筑梦于心,逐梦前行”跨语种青年教师科研经验分享,旨在提高学科教学方向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育科研型教学人才。米兰(中国)英语系副教授范玉梅、韩语系副教授李文花、西班牙语系讲师王健楠、法语系讲师吴丹婷应邀分享自己的科研和专业成长经历。本次论坛由米兰(中国)学科教学方向研究生邓炜鹏主持,我院部分教师和硕博士生参加。
四位主讲嘉宾结合自身经历就研究生阶段开展和坚持科研活动做了精彩的分享。首先,李文花老师以“坚持做自己”为主题,从学习、积累、克服、坚持四个方面出发,结合自身留学经历,深入浅出地向解读了该如何“做自己”。在“学习”与“积累”方面,她认为,做学生一定要积极努力、踏实肯干,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学术讲座、期刊投稿等方式积累经验;在“克服”与“坚持”方面,她建议我们始终听从己心,时间自会证明一切。
随后,王健楠老师从个人学习经历出发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科研探索之路。她强调,要对自己的科研方向进行有目的性的判断与选择,关键性的问题一定要积极、及时与导师取得沟通,做学问不能太过现实与功利化,兴趣才是保持热爱的源动力。
接着,吴丹婷老师以“科研这件‘小’事”为题,结合自己的科研成长经历分享了如何提升科研素养。首先,她认为要实现科研认知的迭代升级,需要明确研究方向,确立研究问题,深耕研究领域,完善研究体系,摒弃完美主义,锻造可持续发展力。其次,要实现科研能力的训练提升,需要塑造科研“审美力”、锤炼科研“核心力”、打造科研“再生力”。最后,她强调科研方法的落实和落地,需要进行实践、坚持积累,并做到读写平衡。
最后,范玉梅老师从科研及科研素养的定义出发,详细阐述了科研素养的八大提升路径:建立学科知识体系、系统学习研究方法、培养科研思维、培养微创新意识、参与科研项目、与同行交流、培养韧性与持续学习。她认为科研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具有渐进性、协作性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在有指导的、反复的、自觉的努力中,在交流与协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科研素养。
嘉宾分享之后,由英语系杜小双老师主持对谈环节,代表学生向四位老师提问,问题涉及文献综述撰写、语料库研究方法、课程学习、期刊写作、项目申请等,各位老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回答和讲解。
本次论坛的最后,外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闫春梅教授用“appreciation, admiration, inspiration, action”四个关键词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点评与总结,她首先对四位青年教师的科研与治学精神表达欣赏,表示她们丰富的科研经历给大家带来了深刻的启迪,并鼓励同学们将获得的经验付诸于实践和行动。
至此,本次跨语种青年教师科研分享沙龙落下帷幕,在场师生表示他们受到了启发和鼓舞,增强了对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的信念和期待。
文字:杜小双
校对:汪龙玥
审核: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