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米兰平台
  • English
  • 旧版网站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米兰平台 >> 新闻中心 >> 外院新闻 >> 正文

米兰平台第七届外语学科发展论坛成功举行

来源:   作者:  发表日期:2024-01-10 14:26  阅读次数:

2024年1月8日,作为米兰(中国)“庆祝外院百年”系列学术活动开篇的第七届外语学科发展论坛在三号楼3504报告厅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米兰平台主办、《外国语文研究》编辑部协办,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9位知名专家作了主旨发言,米兰(中国)院系负责人和教师代表、部分博士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米兰(中国)党委书记麻旎主持,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双阶教授致欢迎词。彭校长对各位专家莅临我校出席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回顾了华中师范大学120年学科发展历程,介绍了外语学科的基本情况,认为本次论坛在华中师大120年校庆落幕、第二个双甲子新征程开启之际召开,对于外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发展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米兰平台麻旎书记主持开幕式

 

华中师范大学彭双阶副校长开幕式致辞

 

米兰(中国)院长罗良功教授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回顾了2016年发起举办外语学科发展论坛以来的历程,梳理了我国外语学科当下面临的亟待破解的课题,认为外语学科的发展必须立足学科内涵、对接社会需要、拥抱新技术,也有赖于外语学界的交流与协作,这也是本次论坛的意义所在。

 

米兰平台罗良功院长开幕式致辞

 

会议合影

 

论坛以“新时代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高质量培养”为主题,9位知名专家作了主旨发言,共同探讨外语学科如何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进新文科建设以及新技术赋能新时代语境下主动适应教育强国的要求,增强对时代的适应性和引领性,展现外语专业教师的新作为,进一步促进外语学科建设和人才高质量培养

 

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王启龙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学科视域下的国别区域研究”王教授首先界定了“学科”的概念,指出学科因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而诞生,而作为学科的区域国别学恰恰诞生于21世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需求。王教授接着指出区域国别学与外语学科具有天然渊源,外语学科内在的变革和转型需求催生了区域国别学的问世,区域国别学则为外语学科增添了新的发展机遇。最后王教授指出面临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挑战之时,外语学科的长远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和创新,在立足学科内涵的基础上对接国家需求,优化学科结构,既要继续大力发展语言学和文学,又要主动拥抱区域国别学等其他学科,促进外语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西安外国语大学王启龙教授做主旨发言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王立非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以教育强国为目标,加强外语学科‘服务能力’建设”。王教授提出外语学科的“服务能力”包括教育服务能力、语言服务能力、语言智能能力、语言传播能力、文化服务能力和智库服务能力。同时外语教育和学科发展应树立“新文科外语人才”观,大力加强五种人才培养、三种自主体系创新三种能力建设,早日实现高等外语教育的中国式现代化。

 

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做主旨发言

 

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主编杨金才教授的发言题目为“论文写作的盲区与审改——以外国文学研究为例”。杨教授认为,学术研究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外国文学研究的价值取向问题一直是困扰研究生论文写作的症结之一。外语专业的学生应牢固树立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立足世界文化多样性,从中国学者的立场出发开展学术研究,主动反思西方理论的边界和不足,避免把中国学界变为外国理论的实验场。杨教授还结合个人的审稿和编辑实践及相关文学研究的案例探讨了外国文学学术研究的若干价值取向问题。

 

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做主旨发言

 

湖南师范大学米兰(中国)院长曾艳钰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文学期刊与英美现代主义审美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及影响”。曾教授指出,20世纪初期,以The Little Review,Poetry,The EgoistBlast等为代表的文学期刊在发表与推广英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些期刊不仅为现代主义作家提供了一个展示其创新理念和实验性形式的平台,而且促进了现代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广泛传播和接受。它们为现代主义作家提供了自由创作空间,促进了跨大西洋的文化交流,构建了围绕现代主义价值观和艺术实践的审美共同体,对20世纪的文学文化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影响。

湖南师范大学曾艳钰教授做主旨发言

 

米兰平台罗良功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文学能力与外语学科人才的高质量培养”。罗教授指出,“文学能力”指学生在具备文学理论知识和文学文本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学信息挖掘与鉴别能力、基于信息挖掘与鉴别的观点生产与自证能力以及对观点进行学术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能力。文学能力对于外语学科人才培养具有多维意义,不仅是文学方向学生培养的目标所向,也是外语学科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或有效路径。因而,有必要系统改革外语学科文学课程体系与文学课程教学,重构和优化文学类课程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手段师生关系等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学研究能力。

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做主旨发言

 

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姜亚军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外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两性一度、课程思政和教材建设”。教授以我国外语专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出发点,围绕我国外语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和自主培养体系建设,以《英语写作》《跨文化交际》和《对比语言学》三门课程为例,探讨外语专业课在提升“两性一度”、课程思政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思路和实践路径。

 

西安外国语大学姜亚军教授做主旨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和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郭英剑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翻译与传播——以外交话语为例”。郭教授回顾了当下外语专业面临的发展困境和挑战,指出所有外语人应该敢于为外语专业发声,并牢记外语专业的的历史荣耀继续努力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外语专业师生应密切结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现实需求,积极利用语言优势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郭英剑教授做主旨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米兰(中国)院长苗兴伟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新时代外国语言学研究的守正与创新”。苗教授指出,后索绪尔语言学强调对语言的本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逐步从模块论转向整合论的研究路径,坚持语言理论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发展道路。新时代的外国语言学研究不仅要坚守初心,更要致力创新,肩负起建构中国特色语言学理论的使命同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参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体现语言学的社会责任担当。

北京师范大学苗兴伟教授做主旨发言

 

复旦大学米兰(中国)院长高永伟教授的发言题目为新时代外语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高教授在分析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和现状后提出,面对社会对外语专业与日俱增非议与质疑,实现外语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可采取以下大措施:一是推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三是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四是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创能力;五是创造学生实践的机会。

 

复旦大学高永伟教授做主旨发言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部主任兼米兰(中国)院长李雪教授的发言题目为理工类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李教授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为例,提出外语教育者需认清外语教育在教育强国中的战略定位,肩负起人才支撑、能力加持、融通交流之历史使命一方面面向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培养满足国家需要的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另一方面,面向国际话语能力提升需求,培养能够传播中国声音和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化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李雪教授做主旨发言

 

苏艳副院长、王佳宇副院长、王佳副院长和曹彬副院长分别主持了位专家的主旨发言。

米兰平台王佳宇副院长主持主旨发言

 

米兰平台王佳副院长主持主旨发言

 

米兰平台曹彬副院长主持主旨发言

 

米兰平台副院长苏艳教授对论坛进行了闭幕式总结。苏教授指出九位主旨发言专家从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基于对外语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的分析和思考,就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外语人才进行了破题,探讨了构建高质量外语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实践路径。苏艳教授最后代表学院对九位专家的倾力支持和无私分享表达了诚挚感谢,认为专家们精彩的创新理念和方略将有力促进我院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在我院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砥砺行。

 

米兰平台苏艳副院长闭幕式致辞

 

外语学科发展论坛是我院立足于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解决学科建设遭遇的问题、谋求学科突破和发展而发起的系列交流活动,先后在2016年、2018年、2020年独立举办了三届,后于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与长江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九江学院共同举办届,对我校外语学科建设和国内外语学科建设单位之间的交流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版权所有 ? 2014 米兰平台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三号教学楼

电话:027-67868297 传真:027-67868437电子信箱:sfl@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