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米兰平台
  • English
  • 旧版网站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米兰平台 >> 学术科研 >> 正文

2008年教育部社科项目情况总汇报

来源:华大社科网   作者:admin  发表日期:2014-08-06 10:31  阅读次数:
日前,教育部2008年重大招标项目评审结果正式公布,至此,教育部2008年社会科学研究年度项目评审工作全部结束(重大招标、基地重大、后期资助、规划项目、应急项目),在这几类项目的最终结果中,我校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批准经费创我校教育部项目资助总经费的最高历史记录(比2007年增长48.2%),多项指标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前5位,其中两项指标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位。五类项目成绩为:
1、教育部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标3项,在全国高校排名第三,创我校重大项目申报的历史最好成绩;
2、教育部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中标6项,中标率100%;
3、教育部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批准3项,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并列第一;
4、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获批27项,批准经费数创我校历史新高,立项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并列第四位;
5、教育部社科应急课题立项4项(另委托2项),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并列第一。
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部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在教育部2008年重大招标项目的投标工作中,来自83所高校共215个项目组参与竞标,通过通讯评审和答辩评审,最终由23所高校分别承担了37个招标课题的研究任务(见表一)。
通过力量整合,反复论证,我校最终参与3个招标课题的竞标,通过两轮评审的角逐,我校3项重大课题全部中标,总中标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第3位,取得了自实施重大招标项目以来我校的最好成绩(2003年1项、2004年1项,2005年0项,2006年1项,2007年2项)。
表一:2008年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承担单位公布情况
排序
学校名称
中标数
1
中国人民大学
5
2
北京大学
4
3
华中师范大学
3
复旦大学
5
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
2
8
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1
重大招标项目一直以来是展示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尺,更是高校之间竞争的焦点,因此,每中标一项,全校上下都要付出辛勤汗水。
自2003年第一届重大招标项目以来,今年已是第六年了,到目前为止,我校在六届重大招标项目中共承担8项,涉及到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等五个学科,而我校的一些优势学科如教育学、文学、心理学等在重大招标项目方面尚是空白,因此,我校未来几年在重大招标项目方面还是有空间的。
在我校今年中标的三项重大项目中,黄永林教授中标的“网络舆论的监测与安全研究”,充分体现了我校在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两大特点——学科交叉、团队精神,该项目的研究成员来自我校的文化管理、政治学、新闻、社会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队伍。在学科组成上体现学科交叉,在研究队伍整合上体现团队精神,据评审专家反馈的意见,正是这两大法宝,打动所有的评审专家,使我校最终在与新闻学科优势明显的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思路,给我们在今后项目申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我校中标六项,中标率百分之百。
我校三所基地6位教授,参与了6项基地项目的竞标,通过专家评审,6项全部中标,每个项目批准经费20万,共120万。立项项目如下:
基地项目的100%的中标率显示了我校基地建设的成效和良好的学术信誉,据内部消息,我校六项基地重大项目的论证,专家评审结果是平均分全部在80分以上。
从首席专家的年龄看,六位首席专家平均年龄为50岁,最低年龄为35岁——郑成林(中国近代史研究所),首次出现两位“70后”的基地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郑成林、吴理财(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充分显示了重点研究基地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的出色成效。
三、教育部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又有新突破。
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仍然实行限额申报,全国共申报300余项,通过校内初评,优中选优,最终报出四项。
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审,全国高校共有54项课题获批立项资助,我校继2007年首次获得该类项目之后(政治学研究院吴理财重点项目),2008年在立项数、经费数又有新的突破,获得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共3项。立项数与浙江大学、西南大学并列第一位。
四、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立项27项,批准经费数创历史新高。
2008教育部规划项目全国高校共申报12677项,立项1289项(含专项任务),立项率10.2%。我校共申报106项,立项27项,立项率25.5%,立项数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与东北师范大学并列第四。批准经费154万(比2007年增长28.3%),创我校此类项目批准经费最高纪录。
2008年我校的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立项情况有如下特点:
第一、项目的学科分布不平衡。
27个项目分布在12个学科,主要集中在少数我校的传统学科,如文学、教育学、语言学、马克思主义等,总体分布上是基础学科的项目数超过应用学科。可以看出在我校的学科体系中,应用学科(如经、管、法等)仍然是我们的软肋,经济学申报数14项(居各学科申报数之首),但立项数为“0”,同样为“0”的还有管理学、法学等具有代表性应用学科,近几年学校虽然加强了此类应用学科的建设,成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第二,学校内院系分布不均(见表二)
全校27个项目分布在10单位,文学院成为2008年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最大的赢家,全院共收获9项,占全校立项总数的33%,而有7个文科院系单位没有获得项目立项。当然,院系分布不均与学科分布不平衡是密切相关的。
表二:我校2008年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院系立项颁布情况
院系名称
立项数
排序
文学院
9
1
教育学院
4
2
政治学研究院
3
3
政法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2
5
信管系
心理学院
1
7
管理学院
城环学院
北京研究院
第三,项目负责人年轻化(见表三)。
首先从项目类别看,青年项目14项,一般项目12项,专项任务1项,在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申报中,青年项目立项数首次超过一般项目数。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我们是“吃亏”的(一般项目每项经费7万,青年项目每项5万),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我们获得的是希望,是未来。
在立项的27项项目的主持人中,最高年龄为54岁,最低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37.8岁。从每个年龄段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项目主持人队伍也逐步年轻化,说明我们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已逐步走向科学研究的前台。按27位主持人的出生年代来划分,“50后”2人,“60后” 8人,“70后”16人,“80后”1人。在年龄层次分布上,高年龄段(“50后”)和低年龄段(“80后”)比例少,而中间年龄段所占比例高达89%,总体上呈“纺锤型”。这种“纺锤型”结构有利于一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是学术梯队建设的最佳年龄结构。这种结构使学校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表三:我校2008年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承担者年龄结构表
年龄分布
人数
比例
50至55岁
2
7%
46至49岁
1
4%
40至45岁
6
22%
35至39岁
9
33%
30至34岁
8
30%
30岁以下
1
4%
五、教育部社科应急课题成绩突出。
教育部组织的 “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课题(统称“应急课题”),经专家评审,全国高校共有64个课题正式批准立项,我校有4项课题名列其中(另外,马敏教授、徐勇教授各受教育部委托承担课题一项) 。立项数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五所高校并列第一位。
全国共申报700余项,立项率9.1%,我校共报出20项,立项率为20%。此类项目从公布申报通知到申报截止时间仅为一周的时间,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我们的研究人员完成选题、论证、讨论、修改等多个程序,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看出我们研究人员有着丰富的前期积累和较高的应急研究能力。
总之,成绩是值得我们欣慰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问题存在,如应用学科的薄弱,应用学科在各类项目申报中都是提升整体数量的绝对参数,可以说,经、管、法有无收获,将决定整体收获数量的多少,而我们在这三大学科上要做的工作太多,要走的路太长。
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找出问题的症结,并解决问题,为今后取得更好的成绩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学术科研

    版权所有 ? 2014 米兰平台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三号教学楼

    电话:027-67868297 传真:027-67868437电子信箱:sfl@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