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美珍简介 (一)基本情况 廖美珍,1956年生,男,湖北黄梅人,已婚,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身体健康。硕士学位获得于四川大学。 博士学位获得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任米兰平台院长职务、米兰平台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7-),曾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汉语言教学和研究基地中外语言对比方向博士生导师(2004-2006)和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理学下法律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2004-2009)。 2010年入选美国马奎斯2011年度《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第28版)。被美国传记研究院(American Biographical Institute)评选为2010人物(Man of the Year representing China)。 2011年入选《亚洲名人录》(Who's Who in Asia)。 现为中国语用学协会常务理事、国际语用学协会会员、国际语言与法律协会创始成员、中国国家一级学会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下的中国法律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西方语言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个人主页:www.liaomz.com
(三)代表性学术研究成果(代表最高学术水准) (1)国际 1. Metaphor as a Textual Strategy in English. Text, 19-2, 1999. (国际语篇分析类权威刊物,SSCI收录期刊) 2. A Study of Interruption in Chinese Criminal Courtroom Discourse. Text & Talk,29-2,2009. (国际语篇和话语分析权威刊物,SSCI和AHCI双收录期刊,SSCI收录期刊) 3. Courtroom in China. Handbook of Language and Law.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牛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riminal Sentencing. ESP: Across Cultures (2010). Edizioni B.A. Graphis. Italy. 5. Power in Interruption. Forthcoming in Language in the Negotiation of justice: Contexts,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Ashgate Publishing Group. (即将由国际知名出版社出版) (2)国内 1.目的原则与语篇连贯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5期 (外国语言学权威刊物)。 2.隐喻语篇组织功能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外国语言学权威刊物)。 3.目的原则与交际研究,《外语学刊》,2009年第4期,第6期(重点核心期刊)。 4.《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国家一级出版社)。
(四)获奖和荣誉 1.湖北省优秀教师(1992) 2.入选美国著名的马奎斯《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2011版) 3.被美国传记研究院评为“2010年度人物(中国)”; 4.入选美国著名的马奎斯《亚洲名人录》(Who’s Who in Asia); 5.“Metaphor as a Textual Strategy in English”,Text, 19-2,1999,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论文2等奖。 6.“英语隐喻的篇章衔接作用”,《现代外语》,1992年第3期,获得湖北省黄石市政府优秀成果3等奖。 7. 湖北理工学院“东楚学者”,2012,12。 8. 武汉工程大学兼职教授,2007年。 9. 湖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2007年,2011年。 10. 湖北医药学院客座教授,2011年。 11. 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2013年。 12. 论文“目的原则和交际模式研究”获得第八届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
(七)国(境)内外学术演讲 (1)国外 应邀先后在以下著名美国大学进行学术演讲: 1. 布鲁克林法学院(Brooklyn Law School),2007, 3; 2. 圣地亚哥大学(University of San Diego),2007, 3; 3. 加利福尼亚大学桑塔巴巴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2007, 3; 4.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2007, 3; 5. 洛杉矶Loyola 法学院(Loyola Law School of Los Angeles),2007, 3; 6.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和语言学系”,2010年5月。 7.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和语言学系”,2011年。 8. 意大利那不勒斯第二大学,2010年6月。 9. 波兰波兹南亚当米兹凯维奇大学,2011年6月29日—7月3日。 10.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第12届国际语用学大会,2011年7月3日—8日。 (2)国内(代表性的)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大、福建师大、北京师大、南京师大、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青岛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等几十所985或211大学。
(2)其他学术论文 I.英语语言学和隐喻研究 1.“比喻要一致—修辞漫谈”,《英美语文教学》,1987年第3期。 2.“英语词汇衔接手段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 3.“隐喻的语篇粘合作用”,《现代外语》,1992年第3期。 4.“英语时态的语篇衔接功能与翻译”,《跨世纪英语教学人才荟萃》, 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 5.“英语重复的语篇衔接作用”,《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2 期。 6.“英语进行体的意义”,《英语知识》,大连米兰(中国),1996年第 5期; 7.“时间视觉转移”与一些特殊时态现象的解释“,《湖北师范学院 学报》,1998年第2期。 8.“Metaphor as a Textual Strategy in English”,TEXT,19-2,1999; 9.“隐喻语篇组织功能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 10.“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外语学刊》,2009年第4期(第二作 者)。 11.“我们赖以组织语篇的隐喻”,《外国语文》,2010年第2期; 12.“我们赖以建构合组织与组织与片的隐喻:隐喻的语篇一致与变 化”。《外语学刊》,2014年,第1期。
II.法律语言学 13.“从问答行为看中国法庭审判现状”,《语言·文字·应用》(2002 年第4期)。 14.“法庭互动话语与合作问题研究”,《当代语言学探索》,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6月。 15.“法庭语言实证报告”,《法律与生活》,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6 (下) 16.“中国法庭互动话语对应结构研究”,《语言科学》(2003年第5期)。 17.“答话研究—法庭答话的启示”,《修辞学习》(2004年第5期)。 18.“国外法律语言学研究综述”《当代语言学》,(2004年第1期)。 19.“讯问乎?询问乎?”,《求索》,2005年。 20.“论法学的语言转向”,《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2期。 21.“中国法庭互动话语formulation现象研究”,《外语研究》(2006 年第2期)。 22.“法律语言与权力”,《第9届国际法律语言大会论文集》,法律出 版社,2006年。 23.“论法律语言的简明化和大众化”,《修辞学习》,2006年第4期。 24.“语码·答话·答话人:法庭话语的启示”,《语言·认知·信息 处理》(论 文集),2007年。 25. “语言学和法学”,《法律方法和法律思维》,2007年第4期,法 律出版社。 26. “语用学与法学”,《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5期。 27. “中国法律语言规范化若干问题之我见”,《 修辞学习》,2008年 第5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要)。 28.“法庭调解语言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人民法院报》,2008年24 日。 29.“A Study of Interruption in Chinese Criminal Courtroom Discourse”. Text & Talk,29-2,2009(国际语言学著名学术期刊)。 30.“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Courtroom Sentencing Discourse. ESP: Across Cultures. 2010. 31. “Courtroom Discourse in China”, Handbook of Language and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1. 32. “Power in Interruption". Language in the Negotiation of Justice. Ashgate Publishers. 2013.